当前位置:就医通 > 医院资讯 > 宁波市第一医院相关资讯 > 吸收不良该如何有效治疗

吸收不良该如何有效治疗

发布时间:2024-12-05 13:28:46 举报/反馈

吸收不良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消化酶缺乏、肠道疾病、肝胆疾病、饮食结构不合理、内分泌疾病等。治疗方法包括补充营养、药物治疗、调整饮食、治疗原发疾病、改善生活方式等。

1.消化酶缺乏:如果是消化酶分泌不足导致的吸收不良,可以补充相应的消化酶,如胰酶肠溶胶囊、多酶片、复方消化酶胶囊等。

2.肠道疾病:常见的如慢性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需要针对具体疾病进行治疗。例如,慢性肠炎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如诺氟沙星胶囊、阿莫西林胶囊等,同时配合肠道黏膜保护剂如蒙脱石散。

3.肝胆疾病:如胆囊炎、胆结石影响胆汁分泌和排泄,导致脂肪吸收不良。治疗可能包括使用利胆药如熊去氧胆酸胶囊,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

4.饮食结构不合理:调整饮食结构至关重要。增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摄入,减少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5.内分泌疾病:像甲状腺功能减退等,需要治疗原发疾病,如补充甲状腺素片。

6.其他:某些药物的副作用也可能导致吸收不良,需要调整用药方案。

总之,吸收不良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病因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患者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调整生活方式。同时,定期复查,监测治疗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文章来源:宁波市第一医院
上一篇:产后怕冷应如何有效治疗
下一篇:对比!有危害和没危害的静脉曲张区别在哪

【免责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宁波市第一医院相关医生

傅卜年

主任医师 / 教授

宁波市第一医院 | 呼吸内科

查看详情

王国耀

主任医师 / 教授

宁波市第一医院 | 泌尿外科

查看详情

程跃

主任医师 / 教授

宁波市第一医院 | 泌尿外科

查看详情

王胜煌

主任医师 / 教授

宁波市第一医院 | 心血管内科

查看详情

严志龙

主任医师 / 教授

宁波市第一医院 | 胃肠、疝外科

查看详情

宁波市第一医院 同城医院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

宁波市第二医院

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南院

妇幼保健院

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

热门资讯

医院资讯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推荐

喉咙痒咳嗽总不好 这5个妙招帮你快速缓解

2025-08-30

喉咙痒咳嗽总不好,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使用药物治疗、进行雾化治疗、采用中医疗法、调整饮食结构等方式缓解。 [详情]

热点!三个月婴儿咳嗽,权威专家教你这样应对

2025-08-30

三个月婴儿咳嗽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呼吸道感染、过敏、异物吸入、环境因素、胃食管反流等。应对婴儿咳嗽,需要先明确原因,可采取调整环... [详情]

老年女性宫颈炎康复,要注意什么

2025-08-30

老年女性宫颈炎康复需注意个人卫生、饮食调整、适当运动、规律作息、按时复查、合理用药等。 [详情]

无痛人流会影响怀孕两个月女性的心理健康吗

2025-08-30

无痛人流可能会影响怀孕两个月女性的心理健康,主要受手术认知、情感压力、社会舆论、生理变化、既往心理状态等因素影响。 [详情]

社群互助:分享艾叶水治疗宫颈糜烂的经验

2025-08-30

宫颈糜烂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现象,如今在社群中有人分享艾叶水治疗宫颈糜烂的经验。要了解这一经验的可行性,需先明白宫颈糜烂的成因、症状,... [详情]

同一医院文章推荐

对比!有危害和没危害的静脉曲张区别在哪

2025-08-07

有危害和没危害的静脉曲张在症状表现、病情发展、并发症情况、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治疗需求等方面存在区别。 [详情]

职场人患强直脊椎炎,如何有效治疗不耽误工作

2025-07-08

职场人患强直性脊柱炎,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运动疗法、生活方式调整、定期复查等方式有效治疗且不耽误工作。 [详情]

儿童父母须知:孕期检测验孕棒强阳未孕的风险

2025-07-02

孕期检测验孕棒强阳却未孕存在多种风险,包括激素水平异常、检测误差、疾病因素、生化妊娠以及心理压力等。 [详情]

吃布洛芬想睡觉,通过营养调节能改善吗

2025-05-28

吃布洛芬想睡觉,通过营养调节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可能改善的,可从补充富含维生素B族食物、增加优质蛋白质摄入、补充富含铁元素食物、摄入富... [详情]

孩子体温37度,做好这几点轻松应对

2025-05-16

孩子体温37度,可通过密切监测体温、保证充足休息、补充水分、调整饮食、关注伴随症状等方面来轻松应对。 [详情]

当前位置:就医通 >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
纠正或补充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