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通知
嘉禾院区已恢复
普通门诊(儿科除外)
24小时发热门诊(成人,儿童)
急诊等医疗服务
预约挂号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医护理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更好地弘扬、传承中医文化,创新、发展中医特色疗法,激发临床创新思维,提升感染病中医护理质量,从而规范感染性疾病中医护理学科的建设与科学管理,为国内从事感染病的护理团队提供国内外感染病中医护理前沿的交流学习平台,于2022年12月 22日至12月24日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线上举办国家级“感染性疾病中西医护理新进展培训班”成功召开,圆满落幕。
李爱军护士长作培训班开幕致辞
本此学习班在总结2020年举办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近三年抗疫的优点及不足,精选主题,在把本院感染病中西医护理,尤其新冠疫情的中医护理成功经验分享外,同时并邀请了本院中医专家林路平主任中医师、谢敏主任医师及省内外从事感染病的临床、护理及管理等8名知名的中医护理专家授课,课程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临床实践指导意义。
这次学术交流,对提升对感染病中医护理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应用品质管理工具进一步提高感染病中医护理的质量,以更好地适应重大传染病及新突发传染病的中西医护理需求,推动全省乃全国感染病专科护理事业健康发展。
来自全国各省市及区属地区护理行业相关人员共计10000多人次进直播间观看学术交流大会。
专家直播授课展风采
课程内容既围绕感染性疾病中医护理,重点讲述在防疫政策改变的疫情当下,指导大众如何应用中医护理技术应对,尽量阳性时减轻症状,避免重复阳,同时,又关注如何应用品质管理工具提高感染病中医护理质量进行,整整3天课程,专家们从《新冠疫情下的中医体质调养》、《耳穴疗法在感染性疾病的应用》《新冠肺炎患者适宜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新冠疫情院感防控实践分享》《呼吸道传播疾病的病房设置和消毒隔离要求》《中医五音疗法在肝病患者中的应用》《中医心理干预在新冠肺炎(奥密克戎)时期的应用》《药物性肝损害的诊断、处理及案例分享》《中医适宜技术在感染性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李氏砭法虎符铜砭刮痧之案例解析及痧象辨证效》、《品管圈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等进行不同层面的精彩分享,从新冠疫情下的中医体质调养到中医适宜技术在新冠肺炎中的应用;从肝病、AIDS等中医护理到新冠疫情护理管理及院感防控对策;从药物性肝损害到如何学习中医传统技术的成功分享等,内容丰富,授课老师们直播间展风采,倾囊相授,主持专家的精准点评,为学员们献上接地气的饕餮盛宴,五百位学员覆盖全国,单日观看人数达四千余人次,学员们对授课内容好潮如评,满意度达100%,大家纷纷表示获益匪浅,意犹未尽。
林路平主任直播授课
杨莉主任直播授课
本次培训班意在提高感染性疾病中西医护理疗效和综合服务能力,重点提高中医特色优势,提升中医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作用,将中医文化、中医特色疗法在临床推广,共建、共享、共赢,开创感染性疾病中西医护理新篇章!
中医科介绍
中医科成立于1996年8月,谭行华任中医科负责人。建科以来,中医科积极开展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艾滋病、登革热、新冠肺炎等重大及新突发传染病,形成鲜明专科特色。经过20多年的积累和发展,中医科已发展成为传染病预防、医疗、科研和教学于一体的临床一级科室。
科室目前专科医生17人,护理人员17人。2019年,门诊量约3万余人次/年,住院患者1000余人次/年。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中医科逐渐形成了多项具有中医特色的诊断和专业治疗技术。科室设有中西医结合肝病病房、中医感染科病房;中医内科门诊、肝病门诊、艾滋病门诊;中药房配置中药配方颗粒系统;配套设施包括:中医特色治疗室、中医随访中心、中医科研办公室及科研药房、数据库、标本库及网络信息化平台。
中医科始终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守正创新,积极参与SARS、DF、H7N9、登革热、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新发突发及重大传染病的救治工作,发挥重要作用。新冠疫情期间,中医科率先在全国建立了第一个、同时也是广东省**的中医隔离病区。积极研发“肺炎1号”(后改名为“透解祛瘟”颗粒),在减少致重率、改善临床症状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成为广东省**院内制剂,并在广东省11个定点医院、湖北省10多家医院及海外推广应用,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社会影响。中医科通过不断地临床实践,摸索出一个多层次、多途径、中西结合、医护配合、临床与科研相互促进的中医药救治模式。
从2004年开始,中医科牵头广东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为国家首批试点项目之一,通过不断完善中医艾滋病救治体系建设、加强区域合作与培训等措施推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工作的发展,目前累计接受中医药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人数达到近三千人,在调节艾滋病免疫功能、改善临床症状取得显著疗效。
中医科护理团队在李爱军护长的带领下,逐步形成具有中西医结合感染病特色护理模式,并开设中医护理专科门诊。各层级护士在临床护理、护理教学、护理科研、护理管理等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专科特色方面:秉承医护一体,按照中医护理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的总体总求,凸显中医特色及优势,积极摸索开展中医护理新技术新疗法服务于广大感染病患者,在开展中药热奄包、艾灸、拔火罐、耳穴压豆、穴位注射、头部穴位按摩、中药外敷、腕踝针、皮内针的基础上,创新开展新型的中药灌肠技术、鼓胀患者的中药脐疗、腕踝针联合开天门、耳穴压豆联合皮内针、八段锦联合五音疗法、八段锦联合耳穴压豆等多项技术。逐步形成集临床、科研、创新一体化的高水平的护理专科。
专家介绍
- 谭行华 -
中医科主任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中医科主任。
医疗专长:从事传染病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3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擅长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诊治肝病、新突发传染病,尤其对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衰竭、新冠肺炎、登革热有较深入的研究,成果丰硕。
研究方向:参与制定国家登革热、艾滋病、肝硬化、H7N9禽流感、HINI流感中医诊疗方案。曾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单位先进个人、广东省**共产党员、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先进个人、广东省好医生、广东省“好人”等荣誉称号。
学术任职: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分会第四届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热病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肝病委员会第二届常务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感染病(热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 范慧敏 -
中医科
主任医师
曾参加多项国际及国家多中心临床研究。在即将退休之际积极参与2020新冠疫情的救治工作,其出色表现和感人事迹在学习强国及广州新闻电视等媒体广为报道。
医疗专长:从事传染病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擅长各种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肝硬化的诊治、重型肝炎和各种急重症病例的内科综合抢救及各种急性传染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研究方向:慢性乙、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肝脏病理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关系,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
学术任职: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兼秘书,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广东省肝癌综合治疗委员会副主委;广东省疫苗不良反应鉴定专家,中华传染病学会广东分会会员。由于工作表现突出多次获广州市卫生局嘉奖,曾荣获广州市白求恩杯,广东省抗击非典个人三等功。
- 林路平 -
中医科
主任中医师
广东省首批名中医师承项目继承人(师承谭行华),广州市第三批**中医人才(师承广州中医药大学)。
医疗专长:从事中医药治疗肝病及内科疾病20余年,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肝癌等肝病及慢性胃炎、胃溃疡、肠易激综合征、糖尿病、甲亢等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中医体质辨识和亚健康人群、月经不调、小儿消化不良的中医药调理有较深的心得体会。
研究方向:在2020年积极参与新冠肺炎的中西医救治工作,主持广东省科技厅及广东省中医药局,参与广州市卫生局立项课题,并于中医专业杂志发表临床论著20余篇。先后获得广州市卫生局“嘉奖”奖励、记广东省抗击非典三等功、广州市抗击非典先进个人称号、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抗击新冠肺炎积极分子等荣誉。
- 张爱民 -
中医科
主任中医师
医疗专长:从事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和科研工作近20余年。中医理论功底扎实,并具有相当的现代医学诊疗水平,亦常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提高疗效。
研究方向: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脏疾病经验丰富,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省市级中医药局课题,在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
- 谢敏 -
中医科
主任医师
医疗专长:对各种类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肝吸虫病、脂肪肝、肝癌及重症肝炎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研究方向:先后参加十多项国际及国家多中心的慢性病毒性肝炎、脂肪肝及肝癌等的临床研究,在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20多篇。曾立广东省抗击非典三等功,获广州市抗击非典先进个人称号,获第七届“羊城好医生”称号,连续多年获广州市卫生局“嘉奖”奖励。
学术任职: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广东省社区卫生学会慢病防控与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保健协会感染防控分会常务委员。
- 贾士杰 -
中医科
副主任中医师
广东省首批名中医师承项目继承人(师承谭行华),第二批广东省名中医师承项目继承人,广州市第四批**中医人才培养对象。
医疗专长: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肝病10余年。擅长慢性肝炎、肝衰竭、失代偿期肝硬化及肝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研究方向:参与多项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发表专业论文近10篇。
学术任职:现任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中医中药管理分会脂肪肝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保健协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 李爱军 -
中医科
主任护师
曾获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曾获广东省抗非典二等功臣,广东省三八红旗手、广东省**护士;广州抗击非典标兵、广州市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医疗专长:广东省中医专科护士、国家三级健康管理师;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及肝病的护理工作。
研究方向:主持并参与科题多项,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获得实用型专利8项。
学术任职:广东省肝脏病学会护理与社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护理学会肝病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护士学会火龙灸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等。
来源:中医科
编辑:宣传科审核:刘琪莎
【免责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黄斑裂孔的症状及治疗 [详情]
喉咙里的滋滋小气泡:是什么在作响? [详情]
结膜囊肿的原因和治疗方式 [详情]
结膜囊在哪 [详情]
尿道炎吃什么药 [详情]
老年人出汗多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气虚、阴虚、湿热、营卫不和、心血不足等。针对不同病因,可选择不同药物进行调理,如玉屏风颗粒、六味... [详情]
儿童阴部能否用小苏打洗,需考虑儿童年龄、阴部状况、小苏打的浓度、使用频率以及可能的过敏反应等。不同年龄儿童阴部生理特点不同,阴部状... [详情]
解决视力体检不过关可通过光学矫正、视觉训练和改善生活习惯等方法。光学矫正能快速提升视力,视觉训练可增强眼部功能,改善生活习惯有助于... [详情]
胃窦癌手术后患者往往压力较大,可通过心理疏导、培养兴趣爱好、运动锻炼、社交互动、药物辅助等方式调节情绪。 [详情]
咳嗽期间对于能否吃鸡肉存在诸多疑问,这涉及到鸡肉的营养特性、咳嗽的不同类型、鸡肉的烹饪方式、个体的消化能力以及可能存在的过敏情况等... [详情]
孕产女性漂唇对宝宝健康可能存在多方面影响,包括化学物质吸收、感染风险、过敏反应、心理压力以及营养摄入受影响等。 [详情]
HCG数值不正常需明确原因,可能是孕周计算错误、胚胎发育不良、异位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内分泌失调等。针对不同原因,可采取重新核对孕... [详情]
孕产妈妈患肺炎,从发病到恢复保障母婴健康需注意及时诊断治疗、合理用药、加强营养、密切监测母婴情况、做好隔离防护等。 [详情]
社区支持重度贫血患者,可通过健康宣教、医疗资源协调、生活援助、心理关怀、康复指导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详情]
紧急避孕药副作用持续时间长带来诸多困扰,副作用包括月经紊乱、恶心呕吐、头晕乏力、乳房胀痛、撤退性出血等。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