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8日,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华南恶性肿瘤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承办的第七届教育部科技委生物与医学学部2018年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
会议现场
会议由教育部科技委生物与医学学部主任李兰娟院士主持。教育部科技司明炬副巡视员、教育部科技委副秘书长朱小萍副巡视员、生物医学学部常务副主任金力院士、副主任王晓民教授、学部委员邓子新院士、陈义汉院士、侯凡凡院士、乔杰院士、许能贵教授、沈洪兵教授、颜光美教授、张灼华教授、张辰宇教授、夏宁邵教授、马兰教授、王峥涛教授、吉训明教授、孙东教授,以及学部委员、我中心主任徐瑞华教授、我中心党委书记武少新研究员等50多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教育部科技委生物与医学学部主任李兰娟院士主持会议
中山大学罗俊校长致欢迎辞并祝贺会议顺利召开。
中山大学校长罗俊院士致辞
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国家“十三五”规划的总体部署和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的新任务和新要求,为实现创建一流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总体目标,开展重大科技项目研讨,提出重大科技任务实施建议,为国家科技强国战略布局建言献策。
朱小萍副秘书长介绍了教育部科技委2017年工作情况及2018年的工作要点。强调要系统学习习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对科技战线的指导思想;对新模式、新时代的高校科技和教育工作新成就、新变化展开研究;打造四大品牌——研究品牌、论坛品牌、评审品牌、自主品牌;提高四个能力——战略研究能力、政策咨询能力、组织动员能力、服务能力。
教育部科技委副秘书长朱小萍进行工作布置
李兰娟院士做了《教育部科技委生物与医学学部2017工作总结与2018工作计划》的主题报告,回顾了2017年专家报告及专家建议,指出资源协同、优势互补对于显著提高学科发展水平的重要性,倡导创建“联盟式”协同培养新模式,引领新时代医学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李院士指出医疗卫生领域,人工智能和智能医疗对于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性。
教育部科技委生物与医学学部主任李兰娟院士作报告
徐瑞华教授做了《科技创新推动研究型医院的发展》的报告,介绍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在朝着建设世界一流肿瘤中心目标发展过程中,在高水平人才建设、学科方向调整、平台建设方面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就。
教育部科技委生物与医学学部委员、我中心主任(院长)徐瑞华教授作报告
金力院士、沈洪兵教授、王峥涛教授、吉训明教授、孙东教授分别就如何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抢占先机;加快实施生物医学科技数据资源保护;构建中药科学标准体系,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基于AI 等人工智能、互联网医疗对建设“健康中国”、提高人群整体健康水平的重要性;微机器人在精准细胞治疗方面的作用等多个方面做了专题发言。
与会专家围绕高校科技工作、科研育人、人工智能、大数据资源等主题,针对生物与医学及相关学科领域中的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的重大战略问题,进行了充分研讨,并对学部下一步工作进行部署安排。
参会者合影
文/科研科
图/党政办
【免责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结膜囊肿的原因和治疗方式 [详情]
喉咙里的滋滋小气泡:是什么在作响? [详情]
黄斑裂孔的症状及治疗 [详情]
黄斑裂孔的发病原因及治疗 [详情]
尿道炎吃什么药 [详情]
孕期肝脏负担加重是常见现象,可通过一些中药来缓解,如枸杞、茵陈、垂盆草、五味子、白术等。 [详情]
宝宝喝布洛芬不退烧,可采用物理降温、补充水分、调整环境温度、更换其他退烧药、及时就医等应急办法。 [详情]
基因编辑目前不能让乳房快速变大,主要受伦理限制、技术安全性、作用机制不明确、个体差异影响以及缺乏临床研究等因素影响。 [详情]
半夜吃饭违背四季调养之道,主要体现在影响脾胃运化、打乱生物钟、不利于阳气潜藏、增加痰湿积聚、影响睡眠质量等方面。 [详情]
芦荟直接擦脸存在过敏、皮肤刺激、堵塞毛孔、营养过剩、微生物感染等问题,正确使用方法包括选择合适品种、进行过敏测试、正确处理芦荟、掌... [详情]
宝宝脸上长湿疹是常见问题,原因包括遗传因素、皮肤屏障功能不完善、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环境因素、饮食因素等。 [详情]
脑神经衰弱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病症,治疗方法包括心理调节、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中医调理等。 [详情]
家用胎心仪使用全攻略包含选择合适胎心仪、确定正确使用时间、掌握正确使用方法、正确解读胎心数据以及注意使用的相关事项等。 [详情]
制止婴儿打嗝的有效方法有拍背法、喂温开水法、刺激脚底法、按摩腹部法、转移注意力法、调整喂奶姿势法等。 [详情]
偶尔干咳在中医看来与多种体质相关,可通过辨识阴虚体质、气虚体质、痰湿体质、阳虚体质、血瘀体质来进行应对,采取相应的调理方法和用药。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