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中医治疗骨质疏松主要从补肾壮骨、健脾益气、活血化瘀、祛湿化痰、养肝柔肝等方面入手。
1.补肾壮骨:肾主骨生髓,肾精充足则骨骼强健。可使用的中药有淫羊藿、骨碎补、补骨脂等。淫羊藿具有补肾壮阳、强筋健骨等功效,可改善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骨碎补能疗伤止痛、补肾强骨,对肾虚腰痛、耳鸣耳聋、牙齿松动等与骨质疏松相关的症状有一定改善作用。补骨脂可温肾助阳、纳气平喘、温脾止泻,有助于增强骨质。
2.健脾益气: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常用中药如黄芪、白术、山药等。黄芪能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促进气血的生成,为骨骼提供营养。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等作用,可改善脾胃功能,使气血生化有源。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对骨质疏松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
3.活血化瘀:气血瘀滞会影响骨骼的营养供应。像丹参、川芎、红花等中药可用于活血化瘀。丹参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等功效,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川芎可活血行气、祛风止痛,有助于缓解骨质疏松患者的疼痛症状。红花能活血通经、散瘀止痛,促进气血的运行。
4.祛湿化痰:痰湿内阻会影响骨骼的正常代谢。半夏、茯苓、陈皮等中药可祛湿化痰。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可减少体内痰湿。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有助于调节体内水液代谢。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能改善脾胃功能,减少痰湿生成。
5.养肝柔肝:肝主筋,筋与骨相连。中药如白芍、枸杞子、女贞子等可养肝柔肝。白芍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对骨骼肌肉有一定的滋养作用。枸杞子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可改善肝肾阴虚的状况。女贞子滋补肝肾、明目乌发,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
中医治疗骨质疏松从整体观念出发,通过多种方法调节人体的脏腑功能、气血津液等,运用补肾壮骨、健脾益气、活血化瘀、祛湿化痰、养肝柔肝等治法,利用多种中药来改善骨质疏松的症状,提高骨密度,减少骨折的发生风险,但具体用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免责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fw@familydoctor.com.cn,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结膜囊肿的原因和治疗方式 [详情]
喉咙里的滋滋小气泡:是什么在作响? [详情]
黄斑裂孔的症状及治疗 [详情]
黄斑裂孔的发病原因及治疗 [详情]
喉咙里的肉垂肿大怎么办 [详情]
未来健康趋势中,气血调养、疗程规划、疾病认知、药物选择、生活方式等方面至关重要。气血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合理的疗程规... [详情]
应对B超辐射,可从了解B超辐射特点、选择正规检查机构、做好检查前准备、检查中采取防护措施、检查后进行身体调养等方面入手。 [详情]
宝宝口臭的原因主要有口腔卫生不良、饮食因素、口腔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道疾病等。 [详情]
布洛芬口服液是家庭常用药,其适用症状、适用人群、使用注意事项、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储存条件等方面都需了解。 [详情]
脸上过敏发红发痒是常见皮肤问题,缓解方法有避免刺激、进行冷湿敷、合理用药等。避免刺激可减少过敏原接触,冷湿敷能降低皮肤温度、减轻炎... [详情]
喉咙出现异物感背后可能隐藏着慢性咽炎、扁桃体炎、会厌囊肿、反流性食管炎、喉部肿瘤等疾病风险。 [详情]
空气水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饭后2小时血糖,主要通过氧化应激、内分泌干扰、微生物感染、心理压力、营养物质摄入等方面起作用。 [详情]
肺癌中期手术后提高治疗效果,可通过规范综合治疗、新型药物研发、精准医疗应用、康复管理加强、多学科协作等方式。 [详情]
谷维素改善睡眠焦虑作用明显,这与其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稳定情绪、降低内分泌平衡障碍、改善心肌血液供应、辅助其他药物治疗等方面有关。 [详情]
解决梅毒不治疗的隐患,关键在于早诊断、规范治疗、定期复查、伴侣同治、健康生活等。 [详情]